各地物候期根据各地种植记载,藤稔葡萄从萌芽至浆果成熟,需活动积温~℃,历时~天,属中熟品种。萌芽至开花期与巨峰基本同步,成熟期略早于巨峰,采果期较集中,约20天,结東采果期比巨峰早10天以上。与实验园16年物候期记载相一致。全国有关地区藤稔葡萄物候期。丰产、稳产性好由于花芽分化好,落花落果轻,坐果好,丰产、稳产性好,浙江、上海、江苏不少藤稔葡萄园连年产量千克仍能正常着色。
栽培者可根据各自条件和市场情况,采用超大粒栽培(果粒均重20克以上)、大粒栽培(果粒均重15~16克)和丰产型栽培(产量千克)均能种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果穗对激素极敏感,可获得超大粒、大粒果实藤稔果穗对赤霉素等激素极敏感,经处理的果穗配以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比自然果粒增大50%(果粒均重15~16克)至%以上(果粒均重超20克)。在欧美杂交种子中属于对激素极敏感的少数品种之一,容易获得超大粒、大粒果实
对砧木敏感选用良好的砧、穗组合,能改变藤稔葡萄长势偏弱、果肉偏软、含糖量偏低、成熟采果期偏集中的特性,充分发挥丰产、稳产和大粒的优良性状,提高果品质量。适应性较广,有较好的市场从10多年藤稔葡萄生产发展来看,华东、华南、华中、华北、东北各葡萄产区都能种好,西北的甘肃、陕西,西南的重庆也能种好。藤稔果粒特大,果穗外观美,十分吸引消费者。
由于果品质量不同(主要果粒大小不同),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群体。果粒均重20克以上超大粒高价销售给高消费群体,果粒均重15~16克的大粒较高价格销售给中等偏上消费群体,果粒均重15克以下属“大路货”,销售给普通消费群体,价格适中,数量很大。与南方相比,北方灌水多难啊!灌水次数不可能像南方那样频繁,葡萄园基本是干燥,不像南方葡萄园一直是湿湿的。因此北方葡萄根系扎得深,达1米,有的甚至超过1米,植株耐早性好。
不良性状1.果实先降酸后增糖、着色,未熟销售口感偏淡粉红色藤稔葡萄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11%左右,口感已无酸味藤稔集中产地较普遍地存在提前上市销售状况,市场上多数果品含可溶性固形物仅12%~13%,少数10%~11%,消费者感到藤稔“好看不好吃”。其实其他品种未成熟上市销售同样口感偏淡不好吃。而紫红色藤稔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4%~15%,口感就好了;深紫色果实含可溶性固形物达15%~16%,就成了“好看又好吃”的葡萄。至于口感淡不好吃,我们认为不是藤稔品种本身特性,而是人为造成的。
裂果普遍而较重藤稔果实着色期至采果期,土壤水分管理不当,会造成较重的裂果,严重的可达30%。但减去裂果粒导致果穗不完整,会降低商品质量,影响销售和价格。.成熟采果期较短藤稔葡萄是一个着色较快、着色好的品种,果穗套袋不除袋也能正常着色;提前5~7天除袋,除袋后着色很快很整齐。果实至紫黑色,果实有皱缩现象,有涩味,易落果,虽然不回糖,但品质下降。因此,紫红色果实必须及时采摘销售。
在藤稔葡萄产区易出现10天左右集中销售期,即呈现季节性的供大于求,造成价格骤降,影响效益。定位藤稔葡萄集中产区应加大推广选用SO4等强势砧木嫁接栽培,大棚可以促进葡萄的栽培,保证果实大粒和超大粒的栽培技术力度,能够提高葡萄果品的质量,拉高葡萄果品的销售期限,进一步提高了藤稔葡萄的经济效益。目前,视市场情况还可以适度的发展葡萄种植,但不适合较大面积发展。
藤稔葡萄作为搭配品种,种植面积不大的产区,应采用“三项技术”提高果品质量,以拓宽市场,并视市场和效益情况发展。藤稔葡萄少量种植和刚开始种植地区,应采用“三项技术”种好藤稔葡萄占领市场,视市场和效益情况发展适宜种藤稔葡萄而尚未种藤稔葡萄的地区可直接应用项技术”种好藤稔葡萄,形成市场后逐步发展。